020-82759691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互联网那些事 > 两个月猛涨500亿美元,“犯事儿”的滴滴能从Uber身上学到什么

两个月猛涨500亿美元,“犯事儿”的滴滴能从Uber身上学到什么

时间:2018-12-24 00:00:00

10月16日,据《华尔街日报》报道 ,Uber近期收到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给出的IPO提案书,对其估值高达1200亿美元。这已经超出了底特律汽车三巨头(通用汽车、福特汽车和克莱斯勒)的市值总和,是当前滴滴估值的两倍有余,同时也是Uber对手Lyft估值的八倍之多。

除了估值数额吸睛之外,其涨幅速度也非同小可。Uber在去年年底与软银达成的要约收购交易时的估值还在480亿美元。随后在今年5月份的Uber一季度业绩报告中显示,其估值大概为620亿美元。接着在8月份,丰田汽车宣布向Uber投资5亿美元,双方将联合推出自动驾驶车队,此次投资后,Uber估值达到720亿美元。最后就是近期估值高达1200亿美元的消息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涨了接近两倍,看来外界对其潜力十分看好。那么Uber的同行们情况又如何了?

滴滴难盈利,但有烧钱的底气

曾经估值一度超过Uber的滴滴自2012年成立以来,累计亏损额达390亿元,仅2018年上半年,滴滴整体净亏损就超过40亿元人民币。特别是滴滴少数盈利的支柱之一——顺风车业务宣布无限期下线之后,其盈利目标恐怕成为泡影。而据美国《华尔街日报》披露的消息,Uberzai 2018一季度实现了24.56亿美元的盈利。尽管二季度又亏了8.91亿美元,但综合下来Uber在2018年上半年共盈利了15.65亿美元。一个盈利,一个亏损,高下立判一目了然。

但烧钱归烧钱,滴滴暂时还没有陷入资金困境。从2012年创办到2018年初,已经完成了16轮融资,累计融资额超200亿美元,拥有100多家投资者。其中,仅2017年一年就融资95亿美元。

除了资金情况,滴滴还背靠着全球第一出行市场,在Uber退出中国之后,滴滴逐渐一家独大。滴滴创始人程维之前表示,“滴滴目前的日单量在2500万单以上,已经是全球是最大的出行平台。” 而全中国每天有11亿次出行,滴滴只渗透了市场的2%,想想剩余98%的体量估计才是滴滴敢于砸钱的底气。

Lyft趁势发育,IPO上掰手腕

而Uber在美国的老对手Lyft则趁着Uber“打盹”的时候急剧地扩张版图,在Uber陷入安全信任危机、信息泄露事件、职场性骚扰风波等诸多波折时,Lyft抓住Uber遗失的部分,同时予以乘客以更大的补贴力度,使得Lyft性价比变得越来越高。据了解,2017年Uber的美国总乘客数仅仅增长了18%,达到4800万人,低于市场此前预期的5100万人,而Lyft却暴增了41%,达到2990万人。

Lyft也是靠“同行衬托”吸引到了更多的用户,并把其美国服务范围扩大到160座新城市,总数扩展至约为350座。按照Lyft自己公布的数据,他们今年在美国共享出行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35%,较去年年初的20%显著增长,单是去年第二季度,Lyft的市场份额就增长了8个百分点。在美国最大的16个城市,Lyft的市场份额更是突破了40%,而Uber内部的数据则估测,Lyft的市场份额接近30%。

除此之外,Lyft与Uber又朝着首次公开募股(IPO)展开竞争,Uber和软银今年签署的融资协议中包含2019年底必须上市的对赌协议。而Lyft也吐露将于明年3月份上市,在这样的背景下,原计划明年下半年上市的Uber已经悄悄调整了上市时机,开始紧锣密鼓地敲定承销商,准备在明年上半年就融资上市。

而这次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给出的IPO提案书,就是Uber筹备上市的前奏。而另一边的Lyft则选择了摩根大通、瑞士信贷和Jeffeies等几家券商为承销商,预计估值超过151亿美元,不过相对于Uber的1200亿美元确实有点少。

带Uber走出低谷的达拉·科斯罗萨

在极富争议的“问题CEO”卡兰尼克被董事会逼宫走人之后,美国在去年还一度掀起了“删除Uber”的风暴。直到达拉·科斯罗萨出任首席执行官,才一度使Uber外界形象和财务状况得以改善。

首先是形象问题上,在科斯罗萨担任Uber CEO的第二个星期,就处理了伦敦交通监管部门吊销Uber运营执照的棘手难题。经过辗转腾挪,最终伦敦的一家法院给了Uber短期运营许可。今年2月,Uber支付给谷歌2.45亿美元的价格,果断地结束和谷歌的关于自动驾驶的法律纠纷,又甩开了前进途中一大羁绊。

其次是改善资金状况,在今年年初Uber选择出售其东南亚业务给其竞争对手Grab、并将其在俄罗斯的业务与竞争对手Yandex.Taxi合并,这一系列的动作使其获得了3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,并在今年一季度获得了盈利。此外,Uber还将与丰田汽车在自动驾驶业务上进行合作,丰田汽车将对Uber投资5亿美元。

同时在安全问题上。Uber放弃了之前推诿做法,将司机与乘客的安全放在了首位,并且根据运营城市的不同,推出了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安全措施。例如,在去年12月Uber就在印度市场推出了ShareMyETA按钮,让乘客可以一键分享自己的行程,除此之外Uber还计划在当地设立一个事故响应团队,专门负责解决事态严重的问题。还有前不久,Uber公布了一系列包括自动探测车祸和隐藏号码在内的安全功能。

Uber一度因安全风险陷入停滞状态,并给了对手Lyft以可趁之机,但随后一系列举措又扭转了形象与财务状况,重新登临巅峰状态,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对于安全问题的考量。不推诿,不退缩,这才是面向世界的资本,不知这一点在日本、拉美与之竞争的滴滴是否能学的到。

粤ICP备15054515号 Copyright © 2015-2018 酷族网络 版权所有